您所在的位置: 易搜刀具网 > 行业动态 > 中国制造智能化渐行渐近 中小企业需转变思维

中国制造智能化渐行渐近 中小企业需转变思维

发布时间:2017-07-03 14:40:51来源:网络类型:行业动态981人浏览
关键字: 中国制造
导读: 在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全球大环境下,"制造业必须走向智能制造"已成为了世界各国的共识。德国在推进"工业4.0"计划,美国在推广"工业互联网"概念,我国也适时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等发展规划,努力拉动传统制造往智能制造方向升级,全面提高制造业生产品质

在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全球大环境下,"制造业必须走向智能制造"已成为了世界各国的共识。德国在推进"工业4.0"计划,美国在推广"工业互联网"概念,我国也适时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等发展规划,努力拉动传统制造往智能制造方向升级,全面提高制造业生产品质。

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虽已成为了"制造大国",制造业规模居全球第一,但是制造业整体水平与先进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中国制造2025》的行动纲领是我国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的行动纲领,而建设智能工厂又是其中一项重要的任务。从2015年到2017年,工信部共支持了500余项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并将110个项目划定为"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这其中就包括海尔集团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OSMO智能工厂操作系统。

智能工厂的建设和推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也是企业获取可持续发展竞争优势的必然。我们相信,未来的智能工厂会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惊喜。

如果不是实地观看,记者几乎不敢想象,在占地8.7万平米的工厂中,实际的员工只有不到400人。

这是记者近日走访位于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中德工业园的海尔中央空调互联工厂所看到的场景,该厂已经是海尔迄今为止的第八家互联工厂了。

工厂为何“空无一人”?

偌大的空间、宽敞的环境、机器电子化作业,在记者参观的两个小时内,几乎看不到有工厂员工作业。

海尔中央空调互联工厂质量部部长刘晓波介绍,目前工厂中的工人多半负责监督、检查环节是否出现问题,工厂已基本实现“智能化”。

除了工人数量少之外,海尔中央空调互联工厂负责人杨伟欣还介绍,工厂在建立之前,先利用3D仿真技术排除了169个干预项。正是凭借着先优化工艺后再建工厂这一点,该厂建成后至今运行9个月,一台设备也没有移动过。

“目前工厂主要生产磁悬浮离心机等多种中央空调产品,刘晓波告诉记者,偌大的工厂中,记者很难看到行走在工厂的人,相反机械臂机器人却很多。

一辆满载装备的运载车在厂区驶过,记者靠近小车,运载车立刻停下并闪起了红灯,记者随之退后,运载车旋即“恢复”路线,继续朝生产线移动。

智能工厂的建造成本显然不菲。杨伟欣介绍说,海尔中央空调互联工厂2016年1月开始建设,总投资达5亿元。在过去五年,厂区的产能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今年预计增长70%,不出意外的话明年就能收回成本。

“私人定制”如何实现?

记者走访海尔智能工厂后发现,海尔的创新更多来自于对消费者感受的重视,一方面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交互对接,一方面通过智慧家居提升用户体验。

当谈及智能工厂与传统工厂的不同,海尔公司Cosmoplat运营总监汪洪涛表示:过去是库存的工厂,而未来的工厂将成为用户的工厂。

在海尔中央空调互联工厂的展示厅,工作人员用手指轻触屏幕,为记者演示了实现客户“私人定制”的过程,用户定制有11个选择项,其中包括制冷量、容量等信息,用户选择完毕并点击确认后,就会生成一个订单号。用户订购完商品后还可以随时远程视频观看自己所定产品的订阅情况。

“一加一的力量总是大于二,企业想要拿到订单,就需要从客户的角度出发,首要解决用户的痛点问题,才是未来的新潮流。”汪洪涛介绍。

中小企业需转变思维

不同于电子产品等高耗品,家用电器已经成为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亲朋好友”。家电虽一直在更新换代,但由于产品缺乏创造性,“一用到底”成了大众的购买原则。

对此汪洪涛认为,对比其他发展国家,无论是德国还是美国,他们的技术优势相对优于我国。因此,我国家电企业亟待提升自动化水平,以适应消费者更高层次的需求。

汪洪涛认为,中国制造在智能化转型过程中,一直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标准不统一、方向不清晰、手段和模式混乱无序”等表现突出。

早在2015年,我国就出台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国家已经明确了中国智能制造的五大标准,即‘开放、互联、柔性、智能和可视’,这为中国企业向智能制造转型提供了指南和落地标准。因此我们认为,搭建一个集成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服务平台,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体验,才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汪洪涛说。

“各国的主打方向不同,美国互联网、软件做的很厉害,德国技术应用做的很厉害,但是中国拥有广阔的应用市场。”汪洪涛认为,只有将平台的上下游打通,才能能够更好地带动企业升级改造。

向智能制造转型:和而不同

报告显示,当前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尚处于初级发展期,大部分企业处于研发阶段,仅16%的企业进入智能制造应用阶段。从智能制造的经济效益来看,52%的企业智能制造收入贡献率低于10%,60%的企业智能制造利润贡献率低于10%。广大中小企业智能制造程度较低的原因在于,智能化升级成本抑制了企业需求。

近年来,随着各家企业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加深,企业纷纷致力于打造智能工厂、深耕机器人领域,企图从智能制造入手,争做行业的领头羊。

美的集团已收购了全球四大机器人公司之一的德国库卡集团,欲在一般工业领域实现生产自动化,并剑指未来的家用机器人市场。据悉,美的在智能制造领域累计投入10亿元人民币,机器人数量已达562台,节省人工2.2万。

一方面,机器为人工省力,另一方面,缺乏劳动力的地区也可以借力“机器”实现高效的生产运营。

占据地缘优势的广东东莞也使出了浑身解数。第一家民营“无人工厂”已在东莞开始投入建设,这标志着当地“机器换人”战略进入新阶段。建设该工厂的东莞松山湖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手机系列连接器、屏蔽件和超精密五金端子及模具的高新技术企业。

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任项生介绍,以前人工操作数控机床的产品加工,经常容易出现安全问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也比较差。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机器正在逐渐帮助人工“省力”。由于存在着诸多个人主观因素,人工生产在实现产品标准化方面并无优势,也不再是企业的“首选”。任项生介绍,公司已下决心成立智能无人工厂,用硬件机械手来取代人工,再建立一个高度智能化的软件控制系统,进行网络远程操控。“这些都将大幅度提高工厂的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任项生说。

“随着一些地区劳动力短缺现象日益严重,机器人的需求将逐渐增加,这也将倒逼机器人科研技术实现更多突破并更加国产化。”深圳众为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李悦伟认为。

“随着机器换人的步步推进,我国机器人产业将迅速发展,中国智造的时代即将来临。”李群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财务总监胡闻认为。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研究室助理研究员黄阳华博士认为,随着“机器换人”等战略的推进实施,我国机器人市场将迅速发展至万亿数量级,“蛋糕做大”的同时将会刺激更多市场主体进入这一行业。

易搜刀具网 最专业的数控刀具网站 提供极致用户体验,让刀具买卖更容易! www.esitools.com


本文地址:http://v5.esitools.com/article/201707/3551.html 责任编辑:刘斌
分享到: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搜刀具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或联系本站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数控刀具网:中国制造500强,弱在哪?2015-08-27 09:39:10
“中国制造2025”呼之欲出 力推数控机床等十大领域2015-04-28 09:33:58
五大核心因素实现2025中国制造2015-05-05 10:07:05
盘点:从 2015十大关键词看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2015-12-18 09:44:22
振兴民族刀具品牌——支持中国制造!2016-07-13 17:45:03

一周品牌排行

推荐专题

第五届上海国际切削工具及装备展览会CME&CCTE2018

2018CCTE重磅来袭并联合CME中国机床展以7万平的总规模亮相于全球...[详细]

第十九届届东莞国际模具、金属加工、塑胶及包装展(DMP2017)

2017广东国际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博览会盛大开幕。展会期间将同期举...[详细]

第十六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CIEME2017)

第十六届中国制博会将于2017年9月1日至5日在沈阳国际展览中心举行...[详细]

Alfa-sys对刀仪-为专业贡献精密

瑞士血统,欧洲新贵,源于列支敦士登莱茵河畔的城市儒格尔,造就...[详细]